馬可福音13:1-37

 

人子在講論過那個最嚴肅而又不可少的預言後,就用這一個最簡短的命令,「要儆醒」總括了跟隨祂的人應有的一切責任。要解釋這個「要儆醒」的命令,一定得先思想這個預言。所以我們要先瞭解我們要思想的大綱。

我們先要看一下耶穌的這個預言,然後再看這預言的教訓對我們目前的情形之重要性。最後我要強調「要儆醒」這個吩咐。

肯 先讓我們看一看耶穌的這個預言。請不要忘記一個明顯的事實,馬太、馬可、和路加三個人都記錄了橄欖山上的這一個預言,並且他們三人都把這個預言放在耶穌服 事的同一個期間,就是祂在世上最後一週,服事生涯將近結束之時發生的。關於這預言,馬太所記的最詳盡,馬可和路加則同樣只記錄了這一段預言的部分。

在還沒有整體的看這個預訂以前,我們必須注意兩件事,就是耶穌講這預言的時機,和這預言的全部內容。

時 機方面,耶穌已經進耶路撒冷。祂這次進城的方法和以前不同,祂特意要引起別人對祂的注意。第一天祂進城以後,又進入了聖殿周圍看了各樣物件,晚上回到伯大 尼,單獨過了安靜的一夜。第二天早晨,在回耶路撒冷的路上,祂毀滅了那棵無花果樹,然後再進入聖殿,用祂奇妙的權柄潔淨了聖殿,又和聖殿裏的領袖們直接衝 突。接著祂就在耶路撒冷作了最後的一件事:審判,那就是祂坐在銀庫旁邊觀看人怎樣奉獻,並特別稱讚了那個孤單的婦人所奉獻的禮物。

按 照馬可所記,緊接著這些事後,祂的門徒對祂指出建造聖殿,用的是何等石頭。按照路加所記,門徒對祂指出,這聖殿是用美石和供物裝飾的。這件事很有意義。祂 以前和門徒們到過聖殿,為甚麼直到這個時候他們纔對祂指出這一點?他們之這樣作,正表明了他們心裏的態度。祂已經潔淨了這聖殿,祂已經棄絕了這聖殿,最後 祂說出了這聖殿不可逃避的命運,「必成為荒場」。現在他們對祂指出聖殿這座建築物,祂迅速而具體的預告,這殿要完全被毀壞,沒有一塊石頭留在另一塊石頭上不被拆毀的。

然後他們離開聖殿和耶路撒冷城,上了橄欖山,到了一個地方。福音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他們就對著聖殿而坐。也就是說,從這山上他們可以看到聖殿。這些人對於他所說的話感到驚奇,所以對祂提出了這個問題。馬可告訴我們,問這問題的有四個人。他們的問題是,「甚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甚麼預兆呢?」我們主的預言就是回答這一個三重的問題。

我們要大略整體的看一下這預言的內容。讓我們翻到馬太福音。馬太所記耶穌的預言可以明顯的分成三段。我們的主回答他們的問題時,首先純粹從希伯來人彌賽亞的立場對他們講話(太24:4-44)。這些預告論到的是以色列、希伯來百姓、希伯來人的彌賽亞,和古代制度下的神治政體。到了馬太福音24:45,祂的談話中段,插入了一個問題,「誰是忠心有見識的僕人?」接下去的這一段(24:45-25:30),有了一個新的看法,所注重的不再是希伯來人的這個國家,而是基督徒的教會和這教會的責任。25:31是另一段的開始,「當人子在衪榮耀裏,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這一段所注重的不再是希伯來人的國家,也不再是基督徒的教會,而是全球性的,關係到列國的。在中間這一段祂從不講到自己是人子,而在第一段結束時,祂卻用這描述性的頭銜稱呼自己。到了第三段祂又繼續使用這頭銜。

雖然烏雲開始籠罩祂,但是祂的眼睛卻看得清楚,祂知道死亡隨時可以臨到,祂的門徒問祂,「甚麼時候有這些事呢?」指的是甚麼時候聖殿要被拆毀。「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甚麼預兆呢?」這裏我們看到主以從未有過的奇妙態度,安靜的看著即將臨到的世代。祂用古代以色列人的立場來看,然後再用祂的新百姓(教會)的角度來看,最後以全世界列國的角度來看。

從 這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同一個世代,那種透視不一定永遠很清楚。我們主所描述的並不是整個世代的歷史過程,而只是重要事件的山峰。正如我們站在最高的山頂上, 看著眼前層層重疊的山峰,好像諸山峰中間沒有甚麼距離,然而我們若走到了前面一個山峰,就會發現原來兩個山峰並不是重疊緊連在一起,中間有巨大的山谷隔 開。兩個山峰之間的距離,可能有主第一次降臨和第二次降臨之間的距離那麼遠。所以我們在研究這一類的預言時,要記住這種透視的觀念。

馬可福音第\cs312章沒有記錄耶穌預言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就是有關教會和列國聚集在主面前的事。雖然馬可只有記載第一部分,但是就這一部分而言,他記得比馬太詳盡。所以讓我們看看馬可第13章,瞭解我們主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祂對這問題的回答從第5節開始,第一段(第5-8節) 記載了祂開頭的警告,這警告的重要性在接下去的幾段經文還沒有講完,而是貫穿了我們主接著所講的一切話。祂首先呼召門徒要忠心於祂。祂具體的告訴他們,聽 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時不要驚慌,因為打仗和打仗的風聲並不是末期的預兆。最後祂告訴他們,他們聽到這些事情時,應該知道這正是生產前的陣痛,災難的起頭過 了之後,就會有新生命的產生。

說完了這些以後,祂接著開始對四周的人講話,紿予他們個人性的教導(第9-13節)。在這段經文中,祂告訴門徒,他們受逼迫的時間隨時可能臨到。今天我們知道,這一段話在他們的歷史中完全應驗了。我們也看到特別在那一段大逼迫的期間,主怎樣藉著聖靈和他們同在,用能力和安慰支持著他們,那是實實在在的安慰。

接下去那一段(第14-32節)講到兩種危機。第14-3節祂所預告的那些事,在他們那個世代,耶路撒冷被毀時就已應驗了。接著祂又說,「在那些日子,那災難以後。」我們可能會以為,「那些日子」是指緊接著祂在第14-23節所講的那些事結束以後發生的,然而實際上這裏我們看到的是兩座山峰,中間有一些巨大的山谷隔開。

路加在這一點上說的更清楚,「他們要倒在刀下,又被擄到各國去,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踐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滿了」(路21:24)。這一節短短的經文涵括了自耶路撒冷被毀一直到今天的歷史。耶路撒冷仍然被外邦人踐踏,因為外邦人的日期還沒有滿。可是請注意,路加接下去所講的話和馬可完全一致,「日月星辰要顯出異兆。」回到馬可福音第24-32節,耶穌論到了耶路撒冷被毀以後的另一個危機,就是祂第二次再臨審判的事件。最後祂的教訓記錄於第33節到第37節,而以「要儆醒」為結束。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到祂教訓的開始和結束,都有「要儆醒」之詞(中文第5節譯為「要謹慎」)。

至 於耶穌的教訓,首先請注意,這個預言清楚顯明了一個事實:我們的主心中認定,從祂的十字架到祂再臨的這一段時間,將要不斷有衝突與動亂。我們主對這個世代 的看法,不是列國之間的相爭可以藉著傳揚祂的福音而逐漸降低,也不是因為福音的傳遍,最終全地都可得到太平。有人說,這些預言是在事件發生以後纔記載的。 但是我認為如果是事情發生以後纔記錄的,作者一定可以寫得更詳盡,更清楚。我們主從來不期望,在這個世代中戰爭和動亂會有停止的一天。祂特意顯明一個事 實,就是一直到這世代結束時,地上都要充滿了衝突與動亂。事實上祂在當時所作的預告,完全和古時以色列人大先知的預言相一致,就是說,這一個奇怪而奧祕的 世代在接近末期時,要充滿了殘酷、流血、衝突、和鬥爭。這事實也是古時希伯來人先見所無法瞭解的。

第 二點要注意的是,在這預言中,我們清楚看到主宣告打仗和打仗的風聲並不是末期的徵兆。它既不是末期已近,也不是末期尚遠的徵兆。為了叫我們的心有平安,為 了讓我們今天的見證更清楚,基督徒應該記住一個事實,哈米吉多頓還沒有來到。原則上哈米吉多頓的事已經重復了好幾次,可是最後的還沒有來到。約西亞王是在 哈米吉多頓(米吉多)被殺的,撒迦利亞在他自己的世代也看到了哈米吉多頓的事,但哈米吉多頓還沒有來到。打仗和打仗的風聲還不是哈米吉多頓的徵兆。打仗和 打仗的風聲是神管制世界各種權勢過程中的一部分,在這過程中,祂要叫人的憤怒成就祂最終的榮美,祂把其餘的人束在腰上,限制在祂旨意範圍之內。

接 著請注意在這預言中我們主提出一個最嚴肅的警告,要人提防假基督和假先知。祂宣告在緊張的時刻,在打仗和打仗風聲的時刻,在飢荒、地震、和災難的時候,就 會有假基督、假先知的興起。從那時直到現在,在教會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到教會在情緒上受到最大壓力的時候,人們對主的觀念就會遇到最大的危險,而假基督、 假先知也就不斷的興起。我們主的警告最清楚不過,在這樣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忠心於祂,不可受到別人的引誘,去跟從那些自稱是基督的聲音的人,也不要去聽那 些宣告說,看哪!基督在那裏,或是基督在這裏的人!

如果馬可、路加、馬太所記,我們主講這預言所用的這些話語是真實的,那麼祂是在宣告末期臨到以前會有的一些超自然現象:星星墜落、太陽變黑、月亮也不放光、天勢都要震動,而那個時候,人子就要清楚的顯現了。

在這預告中,我們主帶有權威的說,這一切事都要成就。「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這是一節偉大的經文。這節經文所宣告的,可以應用在祂一切的教訓上。不過,這裏直接應用在祂所預告的有關末期的這些事上。

請再注意,在耶穌所講的這比喻中,有一個令人注目的事實,就是祂堅持那日期沒有人知道。祂親口說,「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接著祂立刻又說,「你們要謹慎,儆醒祈禱,因為你們不曉得那日期幾時來到。」然後又重複叮嚀,「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甚麼時候來。」祂用這樣的話,嚴肅的警告門徒,也警告我們,同時也警告整個世代的人,我們無法知道祂來的日子。關於耶穌再來的日期,這個預言一點也沒有暗示,整本新約也沒有任何線索可以幫助我們判斷祂再來的確切日期,祂很清楚的說,「因為你們不知道。」

這一切把我們帶到了祂最後所作,有關祂跟隨者的責任之宣告。這責任在最後這段經文中,一再的重複,而最後以「要儆醒」作結束。我們主的意思實際上就以這句話為中心。懂新約希臘文的人都知道,有兩個希臘宇都可以譯為「儆醒」,這兩字並不相衝突,而是互相補充。「你們要謹慎,儆醒祈禱」(第33節),這是第一個希臘字。接著又說的,「所以你們要儆醒」(第35節),和最後所說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也是對眾人說,要儆醒」(第37節),用的是第二個希臘字。這個字重複了兩次。我先要討論的就是這個字。這裏「要儆醒」的 意思是要保持清醒,是從正面來看的字眼。(英文「儆醒」,中文可譯為「儆醒」或「觀看」,譯者註。)我們研究這個字,要瞭解它從何而來,為甚麼在這個時候 使用它。我發現這個字的觀念和市場有關。「儆醒」的觀念和在市場作生意的人經常要保持警覺有關。在新約中有一段經文也同樣用市場作比喻。保羅在寫給以弗所 的信中說,「要愛惜光陰。」這比喻取自巿場。一個作生意的人分秒時刻都要保持警覺,而同樣其他作生意的人,也都經常保持迫切儆醒的態度。因為他們的心都放在作生意上。

「要儆醒」一 詞包括了這一切意思。把它用在個人的心靈上,意思是要把一切能力聚集在一起,保持敏銳的感覺,精神的清醒,這就是耶穌對這些人所說的話之意思。祂不是吩咐 他們要爬上山頂,向東觀看黎明曙光,祂要他們保持儆醒的態度。祂要把他們安置在耶路撒冷和撒瑪利亞,祂要差派他們到地極去傳道。但祂吩咐他們,無論到那裏 去,都要保持清醒,全神貫注。

「要儆醒」一詞,以及我們主用它時的含義,由祂所講的那些教訓解明了。總括起來可以如此說:首先,祂吩咐他們在對祂忠心的事上要小心,要非常的小心。「你們要儆醒!」重複了兩次。免得有人假冒我的聲音,假先知假借我的名,就把你們引入歧途。

第二,祂吩咐他們要勇敢。聽到打仗和打仗的風聲時不要驚慌,甚至一切仇敵將目標都集中在你們身上,你們受逼迫,受苦難時,也不要驚慌。

另外祂又把儆醒和禱告連在一起,「你們要儆醒禱告。」這裏所用的「儆醒」是另一個希臘字,含義雖然相同,卻從另一角度來看。這是從反面來看的字眼,意思是不要睡覺,特別在禱告的事上不要睡覺。

這 個希臘字很有趣,它特別被用來描寫人心在崇拜時的態度,包括為某事而求,但不一定如此。禱告並不一定要求任何事,所以為某事而求不能完全包括禱告的意思。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不斷的為某事而求,但卻沒有這個字所表達的那種禱告。這裏的禱告是人的心在神面前的俯伏,這裏的禱告是人的心向著神有渴慕的那種願望。我 們的禱告可能不是常常都為某些事情而求。我就是這樣,有些日子我真不知道為甚麼事禱告,但我可以用這個字所代表的含義來禱告,就是人的心對著神有渴慕。在 古代詩篇中這是一個偉大的字,當一個人的魂發出這樣的呼聲,「我的心緊緊的跟隨你」時,這就是禱告。今天我們要為甚麼禱告?有些事是我們不能求的,免得違背了神的旨意,但我們的心可以向著神敞開。這個「儆醒」是不睡覺,心渴慕神。

還有一點,我把這一點擺在最後,因為基督把它擺在最後,但這並不是說這一點最不重要。儆醒就是工作。主雖已離開,但祂已指定我們各人郤有明確的工作,每一個人的工作都不一樣。各人所作的雖然很小,聯合起來就成為整體的榮耀。

我們要儆醒,第一要嚴肅而堅決的保持我們對主的忠心。第二,心裏要有勇氣,不要因為戰爭和戰爭的風聲而驚慌,甚至在受逼迫的時刻也不要驚慌。第三,禱告生活不一定經常求主的第二次再臨,使我們可以逃避某些不如意的事,而應該求祂的國、祂的榮耀、和祂的旨意之成全。

最後,儆醒乃是工作。抬頭望天直等主再來的態度曾經受責備。教會初期,那些人抬頭望天時,就受到天使的責備,「加利利人哪!你們為甚麼站著望天呢?這……耶穌……還要(再)來。」不必驚慌,我們所必須作的只是實行祂的吩咐,各人當作自己的工。

最 後是我個人的話,這世界上所發生的一切事,我並不覺得驚訝,也不覺得震驚,神也一樣不驚訝,不震驚。這些事我們的主早就已經知道。祂看穿各世代,祂知道敵 擋祂國度的那些力量有多強。祂的國度乃是公義、和平、喜樂。這就是祂國度裏的秩序,先是公義,其次是和平,惟有因公義帶來的和平所產生的喜樂,纔有真正的 價值。──《摩根解經叢書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馬可福音13:1-37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ping 的頭像
    aping

    aping的部落格

    a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