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地義記卷第一

 

嚴故寄天住以障□□□□□□□□□□

有去來引緣以入實故。寄在□□□□□□

處待無污境。餘實性實相品此處□□□□

□□即應以明報身。以法為體得知。亦有

□□然 與大菩薩俱者。證信序中第六句

明同聞眾。就中有二文。初略嘆其意。第二

從此諸菩薩已下廣嘆其意。今解廣略有三。

一者教廣略。二者方便行廣略。三者自體廣

略。言教廣略者。前兩行一注略舉宗本略歎

其意故名為略。此已下廣嘆其意名之為廣。

言方便行者。對治顯體名為略德。□□□□

廣身體者。方便雖稱體。此是對治中自體

真行不□□名為略。即體外障名為廣也。就

前略嘆中有其四句。□□與大菩薩眾數同

會。第二不退轉者。此一句明行堅固。第三

□□者。此一句明行功用。四者從他方世界

來者。此一句所從來處。今言與者。一佛與二

阿難與。今就佛解與。阿難在懷抱中不得言

與。就理教解阿難影嚮大士得言與。就行教

佛與者自體因名為與。就行教阿難與者阿

難得聞持智攝自體方便行故言與。大菩薩

眾俱者有三種。一者影嚮眾。二者教所被眾。

三者當幾眾。今問幾眾所教被眾有差別。今

解有異教可被之人有於少解可雙諮發故。

寄問答所辨於教故言教所被人。當幾之人

雖有幾無解發故言當幾。若就位者教所被

人在道種終心。初地已上真無漏法影現心

原可有諮發故。寄問答外辨於理。十住十行

未得真無漏相。可以諮發故當幾。如是次第。

若說在道種教所被人在十行當幾在十住。

此可以類知更不煩文。然此菩薩數所被影

嚮二眾為是新眾為是舊眾。又解云。新舊俱

有。但可有間善根者。見佛道起樹之六天道

過。若據無間善根知不起道樹遍亦六天菩

薩亦爾。身八處現。然影嚮眾助揚佛法無現

不現一切皆現當幾受法。若次第見即漸教

相 若一時見即頓教相。若據行教。一自體

眾。二方便行眾。道場會眾。法界法明滿足無

缺。從體起修寄在方便方便在緣。緣相是別

故。不得俱遊故。言從他方來也。若據自體行

道場會法界法門體會平等何會不在也。大

者出過三乘。通教乃至通宗中對治之上故

言大也。菩薩者秦言道心眾生。正以此人問

意於道故言道心也。亦有大道二乘之人生

死涅槃不能寂用俱行名之為小菩薩。大士

寂用俱行自他俱利圓通無礙名大道心眾生

也。又菩薩有二種。一假名。二真實義。假名

菩薩雖有解行取著名相不能圓通。□□□

實義菩薩體會法界圓通無礙故言大也。

□□言地前阿含教修如臨鏡觀像名為方

便身。真實身□□離於虛妄證真法界性名

為真身。假實二眾集故言與大□□眾俱也

 一切不退轉者有二種。一者一切不退。二

者一切中明一切不□□抱羅無不不退他

分不轉自分。既滿起勝進行。欲入他分喜起

餘心。今明菩薩起勝進行。能入他分名為不

轉自分不他分。不退者不轉自分為下。自

分既成能入勝進。廣而大□□種不退。又一

解。不退始入法界解徹窮原堅固不壞□□

障。一切佛法種子在於身中功意備

滿三解□□者世間道滿超世道立解行融

同。即以金剛幢為名羅□□□退者初地

斷除妄想體會法界。生在佛家種性尊貴無

可譏嫌故。言聖種不□□□用不退者八地

已上入法流水念念向薩婆若海。六第十地

中諸佛法明雲中雨說法故名學中窮滿不

退。一生者有四種。一對治生。二行生。三位

生。四應化生。言對治生者。一分數生。二變

易生。三自性不成實生。今言一生名分段變

易已除唯自性不成實一生在也。行一生者

實生。今言一者三昧樂行意生身。二者覺法

自性性意生身。三者種類俱住無行作意

生身。今言一生者無行位中一生者。十一地

金剛設一生也。應化一生者。菩薩淺善巧

方便受生調伏故。在兜率天生。若下生人中

即得成佛。唯有兜率一生故言一生得菩提。

菩提者名為無上正真道。無上者出過三乘

通教故言無上。正者理絕□□為正。真者離

於虛妄無明垢濁故言真也。道者自體圓通

為道也。從他方來者。從體起用。為他方攝

用。從體亦是他也。佛者智正覺世間自在行。

世界者器世間自在行。俱者三種緣集也。來

者顯行無不集。即是眾生世間。集者三種圓

備。會者圓同一味。亦可集者行集。會者位融

也。

此諸菩薩已下第二廣嘆德。就中有四段。初

明菩薩德行。第二從其名曰已下列德者之

名。第三如是等已下列數。□□金剛藏而為

上首明上首之人。就初段中有四堅固。初明

位堅固。第二善能教化已下明行堅固。第三

常能修集已下明業堅固。第四如是諸菩薩

已下明廣堅固也。初明位堅固者。位不虛成

攬行為體行無獨運託位而進次辨行也。行

無別作正身口意業為體故次辨業也。然行

德曠周窮盡法性次明廣堅固也。就位中有

二。初明自分位行相。第二一切如來境界已

下明他分位行相也。諸菩薩者上一生菩薩

也。一切菩薩者始顯於先際自體因一切行

也。智惠境界者體顯外朗圓照法界故名為

智也。體照內平等一味故稱為惠也。境界者

分齊義也。亦可因行分齊也。自在者障盡絕

羇淳熟無礙行也。一切如來境界者。他分善

成也。皆悉得入者。勝分深入體實覺相應行

也。此明解入懃行。不息者熾燃無聞行也。是

故維摩經云。於一切菩薩法式悉知即自分

行也。諸佛祕藏無不得入易。是他分行也。皆

據智惠者。智惠是萬行之宗也。

就行堅固中有兩段。初明自分行相。第二從

於一念頃已下明他分行相也。就自分中有

二子段。初明始修行相。第二如意神足已下

明終熟行相也。就始修中有六句。初三句明

利他行。次三句明自利行也。然菩薩之行。或

先自利然後利他如說。若人自不行善教他

行善無有是處。要先自行善然後為他說法

斯有是處。此據始行菩薩行未又立要先修

行也。或先行利他然後自利者如說。若眾生

不成佛我終不取正覺。此據又住行菩薩行

已淳熟也。亦可初據智惠門入斷煩惱障道

攝自德相應行也。故以自利為初。後以大悲

門入斷智障道攝緣入實故也。善能教化者此

明口業也。隨時普示者明身業也。於剎那中

者明意業也。此明三輪行益。能令眾生斷除

妄想盡生死障也。口業能令眾生得決定解

也。身業能令眾生得決定信也。意業令眾生

成勝進行也。今言善者體順之極也。無障礙

德名為能教化也。一切世間者有為緣集行

無為緣集行自體緣集行三種緣集在相。皆

據方便修入言世間也。隨時普示者。此明身

業。隨機攝益故言隨時也。亦可實性法身常

與眾生作覺知無覺知益也。神通者身無不

現。是故經言。若有眾生應見我為聲聞者即

現聲聞乃至大乘者我為大乘。此明無待對

大乘非緣照相應行也。亦可神通者迅疾無

礙行也。等事者理融緣起非一也。法界無礙

行故曰事也。於剎那中者此明意業。剎那者

念念之中斷一切煩惱成一切行也。亦可實

證法性分分成實稱緣起道故言成辨也。具

足不捨一切菩薩者此明自利行。今具足者

菩提。是一切行體。得此體者眾行圓具盡未

來際故言具足也。不捨者是故經言。菩薩摩

訶薩守護一法諸菩提心也。所起者菩薩心

為法性理為起者理事俱融故曰起。故經標

之品名為寶王如來性起品。非同相空一相

無相守一凝然不為緣起也。大願者真識體

顯根太上期故稱為願也。於一切世者世謂

世世也。一切劫者謂時節也。國土者謂處所

也。常修者菩薩於世劫國常修一切菩薩行

也。若依行詮法無不契故曰世。即是壽命品

廣明此義。劫者時無不統如阿僧祇品說。國

土者處無不善。如菩薩行者常行頓行備集

無聞也。具足功德智惠者。菩薩之行雖復無

量不出福智繁興德備一切隨順正起薩婆若

道故。言功德福智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ping 的頭像
    aping

    aping的部落格

    a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