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廿一日

 

若你觀察樹木或草芥,

它們展現了互不相同的本質與美型,

它們有很多不同品種。

再觀察甲蟲,飛蛾或螞蟻等小昆蟲,

它們展現互不相同的本質與類型,

它們有有很多不同品種。

觀察具有四肢的大小動物,

它們展現了互不相同的本質與類型,

它們有很多不同品種。

觀察腹足類、蛇類與爬蟲類,

它們展現了互不相同的本質與類型,

它們有很多不同品種。

觀察魚類與水族類,

它們展現了互不相同的本質與類型,

它們有很多不同品種。

觀察鳥兒與飛行類,

它們展現了互不相同的本質與類型,

它們有很多不同品種。

這些生物的本質與類型可以區分,

但人類卻沒有這些本質與類型的區分。

不論頭或髮、耳或眼、口或鼻、唇或眉,

都沒有巨大分別。

不論頸或肩、腹或胸或生殖器,

都沒有巨大分別。

不論手或腳、手指或指甲、小腿或大腿或膚色。

都沒有其他生物的類別那麼繁多,

人的類別遠不比其他生物繁多,

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只在於風俗習慣的不同。

 

五月廿二日

 

國王問:『那先(Nagasena)尊者,善與惡,何

者為大?』

 

『陛下,善為大,惡微不足道。』

 

『如何解釋呢?』

 

『陛下,若作惡者深感懊悔,想著:「我做了

一件惡事。」他的罪惡就不再增加。但是,行

善者並不感到懊悔,心裡沒有悔意。因此愉快

之感油然而生,從愉快之中引出了喜悅。因為

喜悅,身體就會平靜。有了平靜的身體,一個

人就會感到快樂,心念也由於快樂而能夠專注

集中。心念專注的人能清楚看見事物的真相,

而善行就是這樣不斷增加。』

 

五月廿三日

 

有一次,世尊居住在爾沙里(Vesali)附近的一

座樹林中的一間大堂中。當時,有一個名叫卡

蘭那巴林(Karanapalin)的婆羅門在為離查密

(Licchavis)蓋一所房子。一日,卡蘭那巴林

看見婆羅門頻義亞寧(Pingiyanin)從遠處走

來,趨前問道:『尊貴的頻義亞寧,一大清早

您從那裡來?』

 

『我從沙門喬達摩那裡來。』

 

『那您對沙門喬達摩的精辟透徹見解有何看

法?你認為他是一位智者嗎?』

 

『我如何能與他相比?我又是誰,如何能評定

他那精辟透徹的見解?只有和他一樣的人才能

評定沙門喬達摩的智慧。』

 

『閣下給沙門喬達摩的讚美可真是高呀!』

 

『我如何能與他相比?我又是誰,如何能讚美

沙門喬達摩?受讚美的人也真心讚美沙門喬達

摩?受讚美的人也真心讚美沙門喬達摩。他是

天神與人中最崇高的。』

 

『您看見了他的甚麼優點,竟然使你對他如此

信服?』

 

『就有如一個人品嘗了美味的食品之後,就不

再渴望品嘗其他較差的食品;一樣的,一個人

聽了喬達摩的全部妙法之後,再也不渴望聽其

他人、群眾、隱士或婆羅門的講話了。』

 

『有如一個饑餓、虛弱的人看到一塊蜜餅,享

受了它的甜美滋味,一樣的,當一個人聽了喬

達摩的全部妙法之後,心中感到甜美與安

詳。』

 

『有如一個人得到一支黃色或紅色檀香水,不

論他嗅吸木的根部、中部或頂部,都能聞到一

股絕頂的清香味;一樣的,當一個人聽了喬達

摩的全部妙法之後,所有的憂慮、悲傷、痛

苦、哀痛、絕望都會消失。』

 

『有如一個被熾熱的天氣折磨得疲倦厭煩、喉

乾口渴的人,來到一個清甜涼澈的池塘,一個

美好的歇腳處,便跳入水中沐浴、暢飲一番,

消除了一切悲痛、疲勞與煩燥,一樣的,一個

人聽了喬達摩的全部妙法之後,所有的悲痛、

疲勞與煩燥都會消失。』

 

聽了頻義亞寧的這番話,卡蘭那巴林從座位站

立,擺好披在肩上的袍衣上角,以右膝著地,

伸出雙手,朝世尊所在的方向說了三遍:『禮

敬世尊、聖者、正等正覺佛陀。』

 

『善哉!頻義亞寧,善哉!有如一個人把摔倒

的扶正,把被封蓋的揭開、為盲人指引道路,

在黑暗中亮起明燈以讓視覺正常的人看清。同

樣的,你為我闡明了佛法,我也將皈依佛、

法、僧。在我有生之年,請把我當做受皈依的

在家弟子看待吧!』

 

五月廿四日

 

有一種東西,若加以修習和發展,有助於培育

割捨、放棄、鎮定、寂靜、高深知識、覺悟和

證得涅槃。甚麼東西呢?那是對平靜的冥想。

 

五月廿五日

 

婆羅門桑加拉跋(Sangarava)對世尊說:『至

善喬達摩,我們婆羅門徒主持祭祀,也鼓勵他

人行祭禮。祭祀者能積大功德,也能造福許多

人。反之,出家修行者只幫助自己,使自己平

靜,只引導自己邁上涅槃之道。這人所修持的

是只能為自己造福利的修行罷了。』

 

世尊說:『婆羅門,我來問你一個問題,任由

你回答。假如一個如來出世在世間,是一位無

上士(世間最尊貴者)、正遍知(正確遍知一

切事物)、明行足(德行與善行都圓滿俱

足)、善逝(雖入涅槃卻從不捨棄眾生)、世

間解(瞭解世間一切事)、調御丈夫(能善巧

調御眾生的根性、化導他們)、天人師(教化

天神與人之導師)、應供(德行圓滿受人供

養)、世尊(世人所共同尊重者)。他說:

「來!我以自力證得覺悟,得大歡喜,你們也

一起來!通過自力,你們也可以證得覺悟,得

大歡喜。」導師因此將佛法傳授給數百人、千

人、萬人。婆羅門,這樣的出家修行,所惠及

的是自己還是眾人呢?』

 

『至善的喬達摩,這是利益大眾的修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