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瑤池宮無極賜寶珍  理天界妙行參華藏

 瑤池聖母題詞 〔調寄如夢春〕

 連夜雲遊侵曉,辛苦奇書成稿,替母寄當歸兒女,喚回瑤島,大好大好,賜以一囊珍寶。

  〔老母望兒女慎切,青蓮、妙行能辦此書,催兒女歸來,

   老母自應心喜,兒女能見書即作歸計,老母之喜更可知也。〕

 觀音大士題詞 〔調寄相見歡〕

 迢迢路,入瓊宮,覲慈容,含笑錫之珍品,寵恩隆。

 華藏界,了無礙,二十重,始信西方明鏡,大圓通。

  〔大士既引謁瑤池,又引觀華藏世界,不憚其煩,亦體

   老母之意以成此書也,讀者切宜注意。〕

  話說:大士、千歲昨宵引妙行在上界觀畢六合五方之後,囑付下,今宵又遊理天,壇中依命准備齊整,妙行上了冥牀睡熟,則二大金剛、趙四千歲、大士亦一齊駕臨,大士令二大金剛鎮壇守尸,自己同四千歲引妙行去遊,分示訖,令四千歲喚醒妙行,妙行聞呼翻身而起,見列聖已到壇中,忙整肅衣冠向大士、千歲行參畢,又向二大金剛行參,轉來又與土地真官各候駕神行禮。

  大士道:「師弟勿庸拘禮,時辰不待,我們就要起程了。」妙行聞言乃向列聖神祇告別,隨大士、千歲出了壇門,大士拈出蓮花向手一展丟下,三人步上蓮花騰入雲際,大士道:「今宵路途遙遠,吾須扭動真機,令蓮花周身圍繞,只現出眼、耳、口、鼻四大天王,以觀看、言聽則行路尤快,又有便於事也。」言畢唸動真言,用手一指,那三朵蓮花就將三人周匝圍繞起來,果然只留出四大天王。

  妙行問道:「今宵又領弟子遊到何方?」

  大士道:「我們由南天門過去,行中天大路直至理天瑤池宮,參拜 無極後,由理天觀看華藏世界也。」妙行道:「弟子曾聞無極宮殿在崑崙山,今言理天者何也?並李太白清平調詩上也有兩句,道:『若非羣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無極住處有山名羣玉峯者乎?」

  大士道:「羣玉峯在崑崙山上,有仙宮殿宇,乃歷代賢后妃仙姑所居,崑崙為天下名山之祖,故羣仙居之,前宵所謂依山而居之地居天是也。崑崙原有無極宮殿,乃上古西池王母應化之地,宮殿亦與上界理天相仿佛,今宵所遊者理天之無極宮也。〔不因大士言明,世人安能知此。〕未開天以前即有此境界,異日天地合、人數盡而混沌,亦妨礙不到此地頭矣。」

  妙行道:「啊!原來如此,世人即以 老母住崑崙山,誰知彼處特其行宮耳。微聖言,安能別之。」

  大士道:「不惟崑崙有 老母行宮,諸天均有 老母行宮,但崑崙為治世之大行宮耳,故宮殿亦與理天彷佛,理天之宮殿又與崑崙之宮殿相對耳,到時師弟用七寶鑑一照自明辨之。」且行且談不覺已到了一箇境界,毫光燦爛,瑞氣靄和,妙行不知何方以問大士。

  大士道:「此離恨天也,道祖宮殿在焉,異日選大羅天仙場即在此地,那些新造十分齊整之宮殿,即以為選仙之用也,收圓又在廣野,孔子杏壇亦在彼處,選佛場則在須彌山頂,忉利天上去之兜率陀天也,各處俱有新造之宮殿,一番特別布置也。」大士打開蓮花,取出寶鑑與妙行一觀,見其宮殿之布置隱隱在目。

  大士道:「觀其大概可也。」二晚慢慢細遊,妙行將寶鑑遞還大士,大士依舊將蓮花扭動,行駛如飛,不一刻已到了理天。大士用真言放開蓮花道:「我們步下蓮花,俱作步行以表恭敬,但見一路以玉石為途,五寶布地,宮殿牆垣俱以玉石為之,素名瑤京亦不虛也。看不盡的琪花瑤草,樓閣宮殿,〔俱上聖高真升騰其中,皆所新修者。〕景致鮮奇。

  不數武,見一垛大照壁,高可千丈,寬亦如之,用珍珠寶物砌成,如一支山一般豎立,上有『瑤池境界』四箇大字,亦用寶物鑲成,遠遠光輝奪目。轉過此壁,後面有支花山,下有醴泉一塘,大士令盥手漱口而後進去,直穿十二道牌坊,又有一大照壁,下有一大池塘,轉過此壁,見一所大宮殿,大門八字打開,有一塊直立匾,上寫『瑤京聖域』四箇字。兩邊宮殿連累如城而起,不用城垣。

  妙行問道:以下諸天均有城垣,獨此處反無城垣,何也?」

  大士道:「此乃無上天界,此重寬闊有諸天之大,取其無涯無際也,況此境界乃 上聖至尊所居,純心妙道者方能達到,何須用城垣哉!東西南三面皆有大照壁,高大俱同,只別其顏色耳。三面俱有十二道牌坊,共三十六道牌坊,宮殿有三百六十五層,極寬極廣,其間數則不能盡知。北面乃 老母所居,依天而立,故無北天門,此際我們由南日而面謁 老母之後,又由西天門而出,去觀看華藏世界,而後慢慢回壇可也。

  師弟,我們由此重進,則周圍俱是仙宮,且各有招待處,你在那裡等候,吾師先進去面奏 老母,而後出來引你進去拜謁,你進去時不可疏蕩,必須十分恭敬小心,一步一跪而入。此處與別天不同,你須緊記留神。」

  妙行子道:「弟子小心翼翼,處處謹慎就是了。」囑畢,大士先進去了,須臾,有一位仙姑隨大士出來,傳口詔道:「 老母有命,准傳妙行進見。」宣畢,大士前行引路,趙四千歲隨後訓禮,妙行子一步一跪,歷了無數宮殿,跪得周身大汗,兩腳起皮,精神漸頽。

  大士取出壯神丹三粒遞與之,一口吞下,息了口氣,自覺精神倍爽,又隨大士跪入,穿了幾重宮殿,直到右儀門外,金獅玉象之下。內面又有一侍女出,來傳口詔道:「 老母有命,妙行奉青蓮孩兒之命,專為收圓書一部而來拜謁 老母, 老母特開恩典,准其由位育門而進,繞過朝臺,由九蓮橋而入。」〔原有三道門,兩邊曰左禮、右儀二門,中曰位育門,乃上聖朝見方能入也,此次為收圓書而准入此中門,恩待妙行之極隆也。朝臺則為上聖朝見奏事所登,故任恩厚,亦只可繞之而行也。〕

  妙行叩謝了恩,隨入了位育門,歷了無數朝房,繞了幾座朝臺,過了九蓮橋,直至玉闕瑤階之下。大士、千歲俯伏奏道:「妙兒同孩兒趙雲已將妙行引到階下拜見 老母。」

  老母聞言,喜開金顏笑道:「底下可是妙行小孩兒麼。」妙行跪奏道:「正是小孩,冒瀆叩見 老母。」

  老母道:「有勞了。」妙行道:「不敢。」

  老母道:「妙兒、趙兒,起來賜坐,妙行侍坐。」各謝了恩後,一旁而坐。

  老母訓諭道:「妙行孩兒,今宵專為演書,奉你青蓮師兄之命而來,為母故特嘉之,令入位育門,〔無極之望書出,而注念靈根如此。〕不然豈是容易。當今收圓期促,為娘廣遣聖賢仙佛下界濟度,何奈魔風太熾,潮音甚湧,靈根為其纏絆,未上岸者不肯上岸,已上岸者被其絆倒,原還墜坑,令為娘望穿老眼,實屬傷心,終朝號泣。前次幸有天皇、五聖同青蓮、元善,你們上下一心,出有『六合回春丹孝友文』一書以資醫根固本,解吾一隅之愁緒。此次又幸有三教之會議,闡演此普度收圓一書,兼有古佛之法寶贊助,天皇之熱忱維持,下界又有青蓮孩兒之真誠矢志,以分吾憂。昨宵大士先來稟報,今宵當遊到此,為娘問之,則此書之回數已大備,而成功可待,為娘甚是歡悅。此書一出,將天機秘密元元本本和盤托出,令人得由正軌,無從異議,靈根有歸根之希望,邪魔無可乘之間隙,任有倔強之輩,亦難復以迷信破聖道矣。功成之後,吾決不負青蓮你們苦心。」言畢,即喚飛瓊、龍吉二人去取蟠桃數枚,金丹數粒,紅纓小帽一頂,仙衣一套,蓮鞋一雙,以賜青蓮。其外仙衣一件以賜元善,其外這一件蓮鞋一雙以賜於汝,這些寶物以賜青蓮。〔絕大殊恩〕

  妙行一一謝恩畢,大士喚一力士,令其先揹到壇中,待回時照賜而發,分示畢,那力士揹了各物先回壇去了。 老母命擺瓊筵賞賜,宴畢, 老母分示宮中,准妙行遊覽一周,妙行聞言不禁大喜。

  大士道:「三百六十五層宮殿,一時安能遊覽得完,在此略觀其大概,待壇事畢之日,吾師引你慢慢遊觀可也。」

  大士就指示道:「內層宮殿以蓮池繞殿,通以九蓮、璉璖、九龍各橋,其大概即孝友文首篇所載者是也,吾師引你去遊白玉瓊宮、八寶林園、蟠桃園、金蓮池等處。」

  妙行隨遊畢,出來叩辭了 老母,由西天門而出,地而寬闊無際,一路宮殿無數,行到一處高埠之地方,大士曰:「此間可以觀華藏世界也。」於是三人盤膝而坐,大士取出寶鑑,觀看指點。〔如此大開眼孔,幾生修到。〕

  大士曰:「師弟,你看華藏世界之形勢,上大下小在那空輪之中,其根如一朵蓮花,那即殊勝風輪,那即香光摩尼香水海,那中心腳即蘂香幢,那如花瓣之中那邊即大小輪圍山,內即無邊妙華光香水海,內即摩尼王華。其上如蓮蓬,那邊即曰世界種名,普照十方。

  其上即最勝光界,離垢燈佛主之。上即一切寶嚴界,淨光智勝幢佛主之。上即種種光界,金剛光明出現佛主之。上即普放妙華光界,香光喜力海佛主之。上即淨妙光明界,普光自在幢佛主之。上即眾華燄莊嚴界,歡喜海功德佛主之。

  上即出生威力池界,廣大名稱智佛主之。上即出妙音聲界,淨月光無能摧伏佛主之。上即金剛幢界,一切法海最勝王佛主之。上即恆出現帝青寶界,超釋梵佛主之。上即娑婆界,毘盧遮那如來主之。上即寂靜離塵光界,遍法界勝音佛主之。

  上即妙光明燈界,不可摧伏力普照幢佛主之。上即清靜光遍照界,清淨日功德眼佛主之。上即七寶莊嚴藏界,無礙智光明遍照佛主之。上即離塵界,無量方便最勝幢佛主之。上即清淨光普照界,普照法界虛空光佛主之。上即妙寶燄界,福德相光明佛主之。

  此為二十重華藏世界,還有那右旋圍繞十世界種,亦名周圍,名十百世界種,此華藏世界之大概也。〔大士領遊,故言華藏世界如數家珍,若非大士,恐未能如此指示。〕至於其功利玄妙,容後參之,今宵時辰不待,我們且還壇中,休養一夜,又遊別處。」

  乃收了寶鑑,三人步上蓮花,大士依舊作法,三朵蓮花如旋風閃電一般,一霎時就過了諸天境界,且行且談不覺之間已到了壇門外,按下雲頭,大士收了法,三人步出蓮花轉回壇中,降龍、伏虎正在壇裡吟詩唱和,見大士、千歲已領妙行歸來,遂停詠,喚醒妙行,安養精神,同列聖一齊回宮去也。欲知後事,且聽下回分解。

  【評】

  無極固極慈愛,大士法力無邊,然以凡人登瑤池而謁 聖母,得 聖母之嘉獎豈是容易,曾不知幾生修到,不因普度收圓一書,曷克臻此,幸際收圓期促,而後有 老母之懸望靈根而悲泣, 老母之悲泣而後有三教之會議,三教之會議而後有普度收圓一書之創演,有此一書而後得遊瑤池而謁 聖母,一人身遊而後千萬人目遊,千萬人目遊須知因何而遊,知因何而遊則靈根醒悟修持,使普度得以收圓,方不負此遊,且不負列聖之苦心矣。

  在理天觀華藏世界,非得七寶鑑之力,安能明察如是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