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與人之間的不和諧可以用慈悲去化除,這是人與人之間的問題,有和諧與不和諧的情形是人的心性問題。凡心要能體悟所受之干擾或不和諧,是有人心之分別、計較心之故,若凡心沒有確實去體會自己的心性問題,難以真正的化解人心的分別與計較心。應該要體會出自己的心性問題,凡心若有凡性在,都會造成不和諧的現象。

人心要如何將心性的問題改造?如何在表相上去除我相才會有道心去對待?人心在執著時會有不同的分別心出來,凡心要明白自己的道心要如何堅定,也應了解自己的心性障礙要靠修持來助己化解問題。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不和諧是在表現上有所分別,凡心要從自己的心性與他人之心性去做比較。如何慈悲才是正確的方法?凡心要認清自己的心是否以正心正念在做。

凡心對自己的個性要如何勇敢去改造自己,應該要好好體會自己的心性有所污濁。凡心要認識自己的心念是要以修持之心,才不會有所不和諧。凡心要如何將自己的心性改造?應該要明白自己是如何的修持,對自己的道心要領悟出一切皆是空的不要執著。當凡心要從不和諧的心態中去表達自己的不平衡時,凡心要明白眾生的業力是如此在人與人之間表達出來!若是凡心有不和諧的時候,如何在表現上將忍辱心拿來修持是要有定靜的功夫。凡心用慈悲心在對待人與人之間的不和諧是有限的,因凡心的忍耐性是有限的!凡心要如何將慈悲心常住,必須有定力。

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很多是不和諧的現象,能否用慈悲心去化除是看人事物在當下的見解,凡心不要以為慈悲就是在勸化善惡之業力。應該要如何以修持之心去面對眾生之惡習性及不好的缺點毛病,必須有真正的修道心。在人與人之間有很多的考驗問題,凡心要面對問題必須能運用慈悲心及智慧之心,也應了解眾生的業力是在凡心凡性中表現之後,才會有所了解。但因各人在業力的帶動之下,常有不同的心態表現而礙道心,不是用慈悲心就可以完全化除彼此的業障,最重要的是各人的習性與心性要改造,把自己的心練出道氣

應該明白如何去打破迷惑之心性,眾生之心性無常,常陷於喜怒哀樂、貪瞋痴慢疑之中。人心對修持的見解也有不同,以為用和顏悅色的慈悲才是慈悲心,而不知道如何去降伏眾生的業障。若因眾生的苦業在帶動,凡心要明白人與物之間的不協調是心性的問題所造,人對物有不同的見解而人心常會陷於執著心。應觀照物來照心,人心對物的修持,也是有待努力修煉空心空性。應了悟眾生的習性不斷,心性之造業不斷,如何在修持的功夫認真改造自己是靠各人的覺悟。

凡性有不同的眼光與見解,會讓凡心看不慣,也不能真正的覺悟修持空性,這是難以明是非對錯之假相。以修行人的觀點來看眾生的心會很明白,應該要從人事物之中,去判斷是非對錯,但不要起分別心、計較心或怨嘆心、恨心、色心出來。因為,凡心凡性容易墮落在無明之中,凡心也是有很多是非會出來。凡心若不能真正了悟,難以入道心!也應明白眾生的苦業日日在造業,凡心要是能夠放下我執我相之心,應該要從心性上探討自己的缺點,能夠常去改造自己的缺點是修持的道心,若凡心仍在表相上墮落,難以將道心表現出來。

祥和的正心正念是靠凡心肯配合清修除去我慢心、執著心及傲慢心,應該要尊重自己的心靈寄託,也應從心靈上修持,才能把自己的道氣提昇。人與人之間的不和諧,雖然是修行的障礙,但是藉著磨練會讓人有不同的感受。人的慈悲心不是做表相的笑容,而是從內心平衡自己的心情。也是在修行的日子當中,學習去忍辱人與人之間的不和諧,能夠運用智慧去勸化才是重點。但是,有的人是不接受勸言,也不肯屈服他人,對於修持的心不能以道心相對,難以將修持之觀念守一。

所以,在此時要談人與人之間的不和諧,與人與物之間的不協調,本來是很簡單的問題,但常常在此種問題上製造糾紛與不清靜出來。所以,在團體生活中意見不要多,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應以道心相對,能用勸化人之心態來關照人心,在合情合理之下不要受言語是非心所動搖。有不同的情緒發洩出來皆是一種警戒,人心應該要領悟業由心生,須由心滅之。

如果凡心沒有明白心性的污濁,難以有所改變,這是一種業力的障礙,也會影響修行生活。所以,凡心要從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學習進取改變自己的習性,不要在表相上計較分別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以修行人之立場,應以包容之心來學習修持自己,才不會讓慈悲心濫用,以為用慈悲心就可以化解惡業。慈悲要看情形,也是人心在表相上假慈悲,沒有用智慧心來面對問題,這是容易障礙修行。凡心要能體會修行的重要在於改造自己,常生懺悔之心才能夠將道心安定、不動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