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廿一日
誰若讓慈心無限滋長,
並立志悟覺生之終止,
他的枷鎖經已被削薄。
即使他只愛單一生靈,
善行也會隨之而到來。
聖者慈愛悲憫全世人,
成就了無邊無量善行。
九月廿二日
世尊在遊歷途中,來到波利離耶
(Parileyya),便居留在守衛林(Guarded
Woodland Thiclcet)中的一棵美麗的娑羅樹
下。世尊在靜坐時,升起此念:「當我與橋賞
彌(Kosambi)的眾比丘成群聚居時,他們不斷地
興起爭端,相互吵架、辯駁與打架,破壞了僧
團的紀律,使我沒有幽靜住所。如今我獨自一
人離開了愛爭辯的比丘們,終於能居留在幽靜
之處。」
在這個時候,有一頭雄象,在被其他大象、雌
象和小象欺負之後,興起此念:「我被眾象所
欺負,吃的是牠們吃剩的草,牠們吃的卻是我
拆下的樹枝;我喝的是他們弄濁了的水。當我
過河時,牠們就來推擠我。如果我離開牠們而
獨居,該有多好呀!」於是,這頭雄象離開了
象群,來到了波利離耶的守衛林中,來到世尊
所在的那棵美麗的娑羅樹下。這雄象以牠的長
鼻子汲水給世尊飲用與清洗,同時也清除四周
的長草。這時,牠想:「以前我生活在象群之
中,並不舒適,如今我離群索居,反而活得很
舒適。」
瞭解自己離群索居的原因以及大象的心思之
後,世尊說了這首偈:
覺悟之智者,
長有犁般大牙之象,
這兩個了不得的生命都同意,
他們喜愛森林的幽靜。
九月廿三日
我並不是說精深知識的獲得是直接的。相反
的,它是隨著循序漸進的訓練、實踐、修習而
來的。
九月廿四日
在山中之王—喜馬拉雅山之中,有一片片的廣
闊土地,由於沒有通路,也就沒有人或猴子在
那兒居住。山中另有一片片的廣闊土地,由於
山清水秀,住有許多人與猴子。獵人們常在這
些地方設下陷阱來捕捉猴子。那些不愚蠢,也
不貪吃的猴子都避開了陷阱。但是,有一隻既
愚蠢又貪吃的猴子卻來到了陷阱處,伸手去觸
摸它,結果手被夾住。牠於是伸出另一隻手以
解救這一隻手,結果也同樣被夾住。為了解救
雙手,牠伸出一隻腳,還是被夾住。再伸出另
一腳,也一樣被夾住。為了解救雙手與雙腳,
牠應用鼻子,鼻子也一樣被夾住。就這樣,這
只猴子的五處都被夾住了。牠只好放聲大哭,
因為身遭不幸,成為獵人的獵獲物,任由他處
置。
這就是一個在他人的領域遊蕩的人的下場。因
此,不要到別處遊蕩。如果這樣做,魔羅便得
以進入,便有機可乘。甚麼不是你的領域而是
他人的呢?就是五境。那五境?即眼睛所能辨
別的形象、耳朵所能辨別的聲音、鼻子所能辨
別的氣味、舌頭所能辨別的味道、身體所能辨
別的觸覺。這些都是令人渴望的、舒服的、喜
愛的、所要的、能煽起激情與貪欲的。甚麼是
你的領域呢?就是四念處。
九月廿五日
一個人在停止了邏輯性及游動不定的心念,證
得內在的平靜與心念的專一之後,便進入並安
住在二禪。在這階段他已沒有邏輯性及游動不
定的心念,只充滿著入定所產生的喜悅與快
樂。他以這喜悅與快樂蓋滿、充塞及滲透全
身,以至全身無處不被它們沾染。
有如一個由泉水匯集而成的水池,四周沒有其
他源頭入口,當雨神偶爾洒下雨水時,雨水流
入土裡,再由底面的泉口流出,使水池無處不
被涼水所蓋滿、充塞與滲透。同樣的,進入二
禪被喜悅與快樂蓋滿、充塞及滲透,以至全身
無處不被它沾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