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六日
聽聞佛法有五種好處。那五種?即聽聞以前未
曾聽聞的、澄清以前所聽聞的、消除疑問、糾
正見解、使心念平靜。
七月十七日
如來或如來的弟子住在世間是為了廣大眾生的
利益、是出於對世間的悲憫、是為了天神與人
的利益、福利和快樂。
何謂如來?如來出世在世間,是一位無上士
(世間最尊貴者),是正遍知(正確遍知一切
事物)、明行足(德行與善行都圓滿俱足)、
善逝(雖入涅槃卻以不捨棄眾生)、世間解
(了解世間一切事理)、調御丈夫(能善巧調
御眾生的根性,化導他們)、天人師(教化天
神與人之導師)、應供(德行圓滿,受人天供
養)、世尊(世人所共同尊重者)。
何謂如來的弟子?他是教導佛法的人。這佛法
不論是在開始、中間或結尾部份;不論在文句
上或字義上都很美妙。如來的弟子清楚地解釋
那完整與純正的聖潔生活。
這就是如來與如來的弟子。他們住在世間為了
廣大眾生的利益、是出於對世間的悲憫、是為
天神與人的利益、福利和快樂。
七月十八日
應該如此思想慈心的高尚特質:『只為自己的
利益著想,不顧他人利益的人,今世得不到成
就,來世得不到快樂。願意幫助所有眾生,但
不慈愛自己的人又怎麼能證得涅槃呢?如果你
願意統領大眾證得非凡的涅槃,就應先祝福眾
生獲得世俗的福利。你應該想:「單只是空想
是不能提供眾生福利與快樂的,讓我努力去實
踐。」你應該想:「我現在支持他們,促進他
們的福利,過後他們就會是與我分享佛法的同
伴。」你又應該想:「沒有這些眾生,我無法
累積、達成正覺的必要因素,因為他們正是修
持與成就佛性的原因。這些眾生是我積德、種
無上善根的無比福田。所以,他們是至高的崇
敬對象。」你應如此激發那增進眾生福利的強
烈心願。為甚麼應把慈心推廣到所有眾生呢?
因為這是悲心的基礎。當一個人以無量心來為
眾生謀求福利與快樂,要為眾生解除痛苦的心
願會因此變得堅強穩固。悲心是成佛的必要因
素,是成佛的基礎、根源與首領。』
七月十九日
有一次,在眉沙卡拉園(Bhesakala Grove)中
的鹿野苑內的鱷魚山上,世尊在峇吉士
(Bhagqis)族人之中居住。訥庫拉筆達
(Nakulapita)病得很重。他的妻子訥庫拉瑪達
(Nakulamata)對他說:「我求你不要死得憂鬱
不安,因為世尊說過憂鬱而死的人後果不好。
你可能想著:「啊!我死後,妻子無能力扶養
子女或無能力維持家庭。但是,千萬不要這樣
想,因為我精於紡織棉線、梳理羊毛。你死
後,我能扶養子女,維持這個家。」
『或你可能想:「我死後,妻子會改嫁。」但
是,你千萬不要這樣想,因為你我都知道,在
這十六年裡,我們都過著在家居士的聖潔生
活。』
『或你可能想:「我死後,妻子不再渴望會見
世尊或眾僧。」但是,千萬不要這樣想,因為
我去會見他們的欲望會比以往更強。』
『或你可能想:「我死後,妻子不會堅守德
行。」但是,千萬不要這樣想,因為只要世尊
有收穿白衣、守德行的在家女弟子,我將會是
其中一位。誰若有疑問,可去問世尊。』
『或你可能想:「我死後,妻子不能定下
心。」但是,千萬不要這樣想,因為只要世尊
所收的穿白衣的在家女弟子能達到這個境界,
我將會是其中一位。誰若有疑問,可去問世
尊。』
『或你可能想:「妻子不能建立對佛法與戒律
的堅固基礎與立足點。她不能得到安樂、釋疑
斷惑、建立信心、自力及照導師的話修習。」
但是,千萬不要這樣想,因為只要世尊所收的
穿白衣的在家女弟子能建立對佛法與戒律的堅
固基礎與立足點,並能得到安樂、釋疑斷惑、
建立信心、自力及照導師的話修行,我將會是
其中一個。誰若有疑問,可去問世尊。』
在妻子的這般安慰之下,訥庫拉筆達的病情逐
漸好轉,並且終於復原了。他起了身,拿著拐
杖,去拜見佛陀。他把這經過告知世尊。世尊
說:『這是你的受益。你有訥庫拉瑪達輔導與
教導;她對你滿懷慈悲,關心你的幸福。你從
中受益不淺。』
七月廿日
我學到兩樣東西:對自己所達成的善境不要自
滿,未達成的不要放棄。我不放棄,繼續努
力,並想:「只要能爭取到以人力所能達到
的,就算我的皮、骨、腱都萎縮,血肉都乾
癟,我也在所不惜。」通過努力精進,我證得
正覺與不受束縛的至上自由。
留言列表